2014/11/27

從歐洲共乘到台灣共乘


還記得一年多前在德國交換時,總趁著週末或者週間用力擠出的假期四處旅行!大概是窮學生背包客的概念,讓我時常透過沙發衝浪(couchsurfing)、搭便車(hitchhiking)和共乘(carpooling)的方式獨自在歐洲旅行。但旅行久了,當自己回過頭去看那些故事時,才恍然意識到當時以省錢為出發點的我,早已獲得比省下來的住宿費和交通費更有意義而更難忘的禮物。

或許是文化背景和不算便宜的交通的關係,在歐洲旅行很多人習慣搭便車,我在科索沃和克羅埃西亞也嘗試過。搭便車換句話說就是搭別人的順風車,不過不見得適合每個旅人。如果是長途旅行且時間有限,攔到順路的車以及不斷上下車的轉乘時間其實不太好掌握,這時候我通常選擇共乘。簡單來說,共乘就是能掌握時間和路線的搭便車。

在歐洲的七個月我嘗試了四、五次的共乘,都是非常好的經驗。第一次嘗試時其實會有點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坐上奇怪駕駛的車或者遇上喜歡油門踩到底的瘋狂駕駛XD

在歐洲的第一次共乘:從科隆到慕尼黑

不只駕駛分享共乘,乘客也分享巧克力XD

很幸運地每次共乘我都交到新的朋友,我們更是樂意分享彼此的生命故事。還記得車上有一個美國女孩隻身到歐洲旅行一年,後來因為住宿出了點問題,我讓她在我在科隆的小小房間待一晚,她感動地要請我吃飯;還有一次搭上一個義大利男子的送貨卡車,一路上他開心地描述著他的工作和家庭,而我們的共同語言是義式德語和我無法完整組句的德語。

其實在還沒回來台灣時就想過很多次為什麼台灣沒有共乘,或者進一步說台灣發展共乘的可能和不可能的原因是什麼。國土的幅員大小?大眾交通運輸的便利性?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民族性格?

一直到今年九月,因為朋友的關係得知Tripda國際共乘平台,當下其實很興奮,也很期待共乘未來在台灣的發展。後來,很幸運地我進入了Tripda實習,分享自己喜歡而認為值得讓更多人體驗的共乘,能夠參與其中一起努力,真的覺得很開心!(當初在歐洲共乘,完全沒想過這件事會發生!)

 
今年十一月,我在台灣嘗試了第一次的共乘。雖然不是第一次共乘了,但當下還是有些緊張,但又充滿期待!在自己家鄉共乘欸!!!

111號下午1點,從台北板橋到高雄巨蛋,天氣大晴(陽光燦爛到非常刺眼)
共乘去聽蘇打綠!!!
(完全覺得台灣的共乘,創意無限啊!)

上車前就收到駕駛K的訊息,貼心提醒我高雄氣溫是2229度,車程4個小時到4個半小時,另外也告知我車上可以吃東西,或者可以到休息站吃飯。
(台灣的共乘不只創意無限,還更有人情味欸!)

駕駛K和他的女朋友S一起從台北開車南下聽演唱會,因為覺得「好像座位空著也是空著」,上了共乘平台提供行程。而我和我的好朋友A滿心期待蘇打綠的演唱會,但都沒有車,又覺得高鐵太貴、火車太慢,於是到共乘平台尋找共乘。



在途中不只車上的音樂沒有間斷我們的話題也幾乎沒有停止從我們各自的生活故事分享到旅行經驗,從澳洲打工旅遊、美國交換生活聊到歐洲沙發衝浪。而更遠出乎預期的是,我們不只一起聊天、一起在演唱會前品嚐道地小吃,甚至在演唱會後一起去瑞豐夜市吃消夜!真的覺得很幸運,因為一起南下高雄聽蘇打綠的演唱會我多認識了兩個朋友也很感謝這樣的緣分,非常值得珍惜!




市場上的供需因為媒合而產生交換行為。其實很有趣的是我們很習慣生活中商品和服務的交易媒合,卻常常忘了分享互惠的精神其實能在各種領域發生,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精采!就像我一開始提到的「禮物」,不再只是省錢或任何物質利益,而是人與人的連結以及當我們邂逅時一起寫下的故事,那些在生命旅程中與世界交錯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