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5

【德國科隆大學交換札記】有時侯走得越遠,才能看得越近


赫然發現在德國科隆交換的時間就這樣快轉到三分之一的段落,有種不實際的感覺。

記得在一部電影有這樣一句話:
Every time you meet new people, you have an opportunity to learn something new about yourself. 






經濟商學領域數一數二的科隆大學有很多的國際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土耳其、波蘭、匈牙利、西班牙、義大利、巴西、美國、英國、澳洲、俄羅斯、印度、日本、韓國、中國大陸。

天南地北地聊常常伴隨的是讓人驚喜的片刻:西班牙人有兩個姓氏,先冠父姓,再冠母姓;保加利亞人也有兩個姓氏,先冠父姓,再冠家姓;瑞士人的公投行為已是家常便飯,平均兩個月就一次;匈牙利人一年可以過兩個生日,一個是出生日,另一個是命名日;丹麥的水費很貴,所以平均洗澡時間是(夏天)五分鐘到(冬天)十分鐘;芬蘭也有類似豬血糕的食物,因此他們對台灣的豬血糕不會太見怪。

當回過頭來看灌溉自己二十一年的文化時,有好幾次卻是透過外國人的眼睛去瞭解自己的文化,去發現那些我們習以為常而見怪不怪的思考邏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和社會。在和外國朋友介紹自己國家文化的同時,這才發現很多餵養著我們長大的價值觀如影子緊黏住我們的思維,有些是說不出的奇妙,而有些則是令人不解的荒謬!

有人想過嗎?為什麼小學時有「模範生」制度?(有時候是老師選,那麼標準是什麼?有時候是同學投票?選出一個人緣好的「模範」?) 而為什麼到了大學還有操性成績這奇妙的評比?(當大學導師連全班的名字和臉都對不起來時要怎麼評?為系上服務擔任系學會幹部加三分?常常翹課/請假練習而拿獎為校爭光加五分?) 又為什麼各地號稱最優秀的高中大多是單一性別的學校?(高中生不應該在這身心發展最為關鍵的人生階段對兩性有更全面的認識和互動嗎?)

當然,另一方面,我想,也是在出走以後,才越能體會台灣的美與好。在德國,我遇到個曾在台灣學中文的德國女生,微笑地告訴我因為她覺得繁體字才美麗;在瑞士,我和曾到政大交換的瑞士女生重逢,她說她想念台灣夜市的氛圍和二十四小時的便利;當和大陸的學生聊起到旅遊,他們羨慕台灣的護照有好多國家的免簽。到波蘭朋友家作客時,她的十八歲弟弟說他知道福爾摩沙。到克羅埃西亞的青年旅館和老闆的兒子聊天時,他說HTC是最棒的手機,下一支手機也會繼續買。

有時侯走得越遠,才能看得越近吧。我想,這也是離開舊有生活圈的一大意義吧。

雖然有人說這是「鬼島」,雖然有人說這是「失落的一代」。但在看得越多,聽得越多,想得越多後,便也覺得沒什麼好為一個現在進行式的時代或族群下標吧,這艱難的工作留給五十年後一百年後的歷史去做定位就好。


也因為十九世紀的智慧依然適用。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 

A Tale of Two Cities, by Charles Dickens




2013/10/02

【德國科隆大學交換札記】定居滿月之感


定居科隆滿一個月了,很多不習慣慢慢轉為習慣:

不再能餐餐當老外(只有學生餐廳才比較平易近人)、不能花十分鐘就走到上課的教室(而且常被電車銃康)、沒機會常常說中文(於是越來越退化)、騎單車者至高無上的權利(不小心走在人行道旁的單車道時會招來叮叮噹鈴響甚或一陣碎念)、搭乘大眾交通運輸的潛規則(所謂的"空位"是指旁邊沒有人的座位)......

當然也很多習慣依舊帶在身上,很難隨著時空推移而改變的那些:

熬夜之後的賴床、奇差無比的方向感、少根筋的迷糊腦、什麼都要拍的怪癖好.......


剛定居下來的前兩個星期,每天都需要它!
後來買了SIM卡,總算不必每分每秒都戰戰兢兢!






















對我而言,很新的一大學習是「一個人生活」吧!

過去的二十年,十七年在溫暖安逸的家活過,三年在室友陪伴的窩度過,卻未曾真正地自己一個人生活過。即便在去年和今年的一個人旅途中,自己住在單獨房間的天數加起來也不超過十天。


好多事情總是在環境改變後,才讓人像猛然觸電般,恢復自覺神經,於是才開始注意到自己原來的樣子、意識到自己原有的心態或者思維。只希望二十歲的觸電不算太晚。


我可愛的電腦桌,佐水果,配滿足

























2013/05/26

【總有一段成長過程】TAA校園創意策略提案競賽


全民看經濟,一起拼經濟!我們是6 sigma!謝謝大家!


其實在台上齊喊完的那一刻,真的有滿滿的感動。
因為我們肩併著肩、手握著手、心連著心,站在那裡。


也不知道基於害羞靦腆,或者慶功宴的鬼打牆口號太自嗨,又或者都有那麼點小小失落在內心某一角。
推託了半天,兩個小時的慶功宴還是沒人膽敢溫馨感性一下。


得到頒獎典禮公布的優選;聽到某位評審口中的第五名;那麼在自己心中呢?

老實說,不會矯情地說我們是自己心中的第一名這種話。
老實說,其實還是有小小失落一下,當6 sigma在優選就被唱名的時候。
最後一個老實說:我絕對引以為傲的是我們一起用實力也好、蠻力也好、耐力也好所孕育出來的提案,還有那些一路走來的過程,從無到有,從初賽到決賽,從加進臉書社團到吃完慶功宴。

回頭一看,商業競賽的初體驗就這樣成為句點了。
我們口中的那天,竟然就在一連串的耗腦燒肝後來到,然後,在今天之後,也過去了。

好多好多的畫面,早無聲息地深印在腦海。

那些在莊一在商院的夜晚描深了我們的黑眼圈
靈感枯竭的時刻只好拿出消夜點心補腦力補體力
笑穴一開的時候只能憋到內傷笑出眼淚抖著身軀
精神不濟而迷流時的胡言亂語則把五萬說成五百
最後一週每晚的宗教儀式常嚇到凌晨閒晃的路人
最後一晚硬把消夜冠上「團結合群餃」逼我就範

回想大三那一年,這段回憶一定會名列年度大事排行榜的前三名。

很踏實,所以很深刻。
很辛苦,但是很值得。


想謝謝的點很多,從每個人身上學到的,從合作過程學到的。革命情感,更是值得珍惜!

R的金句拼湊頭腦
O的遊戲創意思考
Y的條理邏輯表達
G的美編修圖功力
P的記者修稿才能
果然是最棒的組合!

謝謝你們包容我的「我口說我做」
謝謝你們相信我的上台簡報能力
謝謝我們一邊玩鬧還是激出創意
謝謝我們一路走來互相支持打氣

也應該這麼說的,最感謝的還是因緣際會下認識了你們 :)





第一個沒有sigma小組會議的夜晚,還真有點讓人不習慣!這個時候不是應該帶著筆電,踩著夾腳拖,坐上商院電梯,開始六西葛瑪幽會嗎

說真的,當有些事情成為回憶後,就會覺得那些片刻彷彿是十年前的事了。

於是,開始想念起我們的搶插座時光,想念那些崩潰辛苦打屁吃喝的點滴。


2013/04/02

【充電後能更勇敢向前】講座:solo traveler


一個人旅行是件需要很大勇氣的事。到新環境和一群陌生人相處,這很容易,但要長期跟自己打交道與對話,卻有難度。偏偏這是一個人旅行時,一定會學到的一門課。當學會和自己說話,走到哪就都不怕了。忍得了在一座城市裡孤單,就能把持住在世界遊走的寂寞。Venus暖暖

我愛一個人的旅行。那些獨自旅行才可能發生的故事,總是讓人印象深刻。
I travel alone, but I'm not alone. 
點頭如搗蒜地贊同著台上暖暖的話。


在看到講座宣傳海報的那一刻,真的好興奮!彷彿要見偶像般!
記得暖暖的第一本書《18歲的成年禮》,兩年前它成為我一個人單車環島的動力之一。

別人習慣用一天慶祝生日,我卻喜歡用一年來慶祝生日!

記得那時後的我想著:最後一個十八歲的夏天,我想要為自己畫下精彩美麗的十八歲句點!
於是,肆無忌憚地衝了。
現在回首時,慶幸著兩年前的憨膽,讓我的年少有那麼一點輕狂可以回味。


想謝謝暖暖傳遞給當初的我「自以為是的熱血」。
這裡的自以為是不是一般的自以為是,而是不怕他人眼光,不受別人牽制的那種


恰巧,某天逛著書店。能在幾秒間便映入眼簾的總是自己感興趣的那些。
翻了幾頁《搭便車,繼續歐洲》,過了許久,這才發現一樣是暖暖的作品。

在一間教室裡,我們都知道「門」在哪裡,但有多少人有勇氣走出去? 
而當你走出心裡的「門」,你才開始獲得真正的自由。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真的只是跨出第一步的勇氣
跨出去之後,就不那麼困難了。剩下的只是關於「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哲學而已。






夢想如果只拿來「想」,只會越想越複雜而已。




答應自己:二十歲的句點,也要很不一樣。


2013/03/17

【充電後能更勇敢向前】電影:Amour


Anne:「真是美好!」 
Georges:「什麼?!」

Anne:「生命...」「但是又太漫長了





溫溫的調性而非華麗地去說一個故事,包裹的卻是層層尖銳和矛盾的生命經驗,真切地令人不寒而慄。
越似輕描淡寫的呈現手法,越凸顯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期待好久了,這部電影 "Amour (愛慕) "

只是電影中太多暗示性的意象和不說破的隱喻,好多的訊息總在疑惑許久後,才慢慢體會那個鏡頭想傳達什麼,那個畫面藏有什麼值得體會的玄機,又或者猛然意識從頭到尾的鋪哏都有很深的意義。(又當然每個人對於同樣的畫面會有不同的解讀,很喜歡這樣的電影,朦朧的曖昧美。)

如果看過劇情大綱的人,可能不會太為這樣的情節所吸引,畢竟不算真的很新的題材。但導演Michael Haneke卻用非常輕描淡寫地帶過好幾個重要片刻的發生,以不矯揉的質樸手法堆疊出這樣的故事。(然後也非常多的需要自己去心領意會的空鏡頭!)


真的是關於生命的省思,或者說關於人性的體悟也不為過了。


「假設性」的問題,幫助我們模擬或者想像,不過,那只是個「假設」。


如果有一天,我老了;如果有一天,你愛的他/她老了。
或多或少,這算是很常被提及的「假設句」吧?!

然而在當下對此的回應跟有一天真的「心想事成」時的行為,還是一致的嗎?!
在面對生命的脆弱時,那份說了別人也不能懂得的徬徨與糾結,要怎麼去處理和釋懷?
看著摯愛痛苦受折磨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放開手」哪一個比較難?!

到了故事的最後,Georges轉化了他愛Anne的方式。
雖然在旁人眼裡看來是如此浩大的沉重,卻是專屬GeorgesAnneAmour

就像誤飛入家中的那隻鴿子一樣,費盡一番心力捉住牠後,卻還是放牠離開;
因為愛她,即使不捨,還是決定放手讓她自由,隨後也因此讓自己得以自由。

「我快好了,等一下一起走吧!」

這是電影畫下句點前的最後一句對白。

他們還是在一起的,雖然一起離開了那個家(人世),卻似乎回到了過去的平凡相依。


驟降的黑幕,於是電影戛然而止。
明顯感受到電影院裡很巨大的沉重,沉默了好幾秒。



好久沒看到一部後座力之強大的電影了。





2013/03/13

【充電後能更勇敢向前】講座:Kiss, Paris


帶著好奇心來到這場講座,沒有太多的預設,但帶著一些個人的想像。

 The more you fear, the less you accomplish.    ─楊雅晴 

當所有人的恐懼和擔憂都投射她身上時,反而是她自己覺得這沒什麼,甚至被問到很煩。因此才脫口而出,有了這個後來廣為多國媒體翻譯引用的句子。
 
突然回想起兩年前的那個決定,當時也有著類似的情境。

如果是兩年前聽到這場分享,大概會得到跟此時此刻很不同的感受和啟發吧。像是「勇敢追夢」、「不要害怕別人的眼光,勇敢做自己」、「很多事情要真的做了以後,才會知道自己可以。」等等。當然大家都是說懂歸懂,然而真正下定決心去闖、去瘋、認真做自己的人又有多少?!

於是慶幸著自己在兩年前就漸漸懂了以上那些,也慶幸當時夠幸運身旁存在那些催化我勇敢追夢完成單人單車環島的那些人、那些書和那些歌。

因為天真的力量,讓我可以沒有包袱去做我想做的事。而這個突發奇想的無厘頭,卻帶來意想不到的豐盛故事。

點頭如搗蒜的同意!但願自己能夠一直把當初的憨膽、天真和熱血放在心上。


講座中聽到了很多有趣的、奇妙的、深刻的小故事。用「接吻」作為故事發展的主軸或許對有些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嘖嘖稱奇,或者是閒閒沒事的娛樂,又或者大大破壞了有些人對「接吻」的純正價值觀。但不管怎樣,我很喜歡下面這句話,很直接地描繪出那份勇敢自主的自信。這也是我到現在仍努力追求著的東西。

Criticisms reflected the criticizers themselves, but not those being criticized.

他人的看法與批評呈現的是發言者本身,你不需要照單全收,不管是好還是壞。

就像別人說你很「美」,但如果自己真心覺得不是這樣,那你就不會收下那個「美」;而當別人說你很糟,你卻覺得絕對不是這麼一回事時,你又何必收下那個「糟」?!

你只是剛好站在那個位子,剛好跟「他」站在同個時間點,然後被「他」所投射罷了。


重要的是有沒有勇氣把要的東西收下來,有沒有能耐把負面的東西當作練習,而在承受不同的聲音之後,消化然後成長。

一直以來,身上缺的多個東西之一,就是「自信」。
於是總會很在乎別人怎麼想一件事,或者別人怎麼看我;
於是常常覺得自卑怎麼差別人一大截,為什麼沒辦法做得像別人一樣好;
於是每次在寫優點欄或專長欄時,總在遲遲無法下筆後飄過很大一片的難過罩頂。

自信和自卑不是壁壘分明的東西,他們共存著。重要的是能不能夠真心接受那個有時候做不好的自己。 

或許,慢慢地可以想像了。
有一天自己有自信的那個樣子。

自信就是很多的「我可以」和「我可以」和「我可以」集結而成。

謝謝她讓今晚的政大很天真很豐富很自信 :)



好喜歡楊雅晴的天真坦率的可愛和獨立自主的自信美!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為這樣的女人


沒有「百吻巴黎」可以簽,於是出動政大小綠本



2013/02/28

【總有一段成長過程】在我的告別式上人們會朗誦怎樣的追思文


開學後第一週某堂課的尾聲,老師要我們拿出一張白紙。

想像,此刻來到了自己的告別式或葬禮,有個人即將宣讀給自己的追思文。
再想像,這個人會怎麼敘說我這一生的故事。
再想像,在這些人心中,我留給這個世界的是什麼形象。


思考了好一陣子,還是很難下筆
是真的沒有想過,在自己的告別式上,那追思文的字句會如何被人們吐出。


        She, our beloved friend, led a colorful and cool life. She was open-minded, adventurous, and enthusiastic about what she loved, traveling and cuisines. She was always passionate about experiencing new things no matter when it was and no matter where she was. She enjoyed traveling alone and embraced the world in her special manner. 

        To her friends, she was sometimes careless and really had a poor sense of direction, but she was crazily courageous to adventure, accomplishing lots of surprising things. Besides, she treated her friends sincerely and was named "food guide" by her foreign friends. 

        To her family, she wasn't that obedient when it comes to her dreams, sticking to what she wanted to realize. Although sometimes she was too busy to accompany with her family, she really loved them and cherished every moment when they were together. 

        To all of us, she was really a special woman that we would no longer forget. 


這是當下花了20幾分鐘寫的東西,還有些粗淺吧。

不過,在思考與下筆的同時,卻也上演了不少內心戲,
包含矛盾打架、自我懷疑、反覆確認的過程;當然,也包含短時間探索後的遲來的領悟。

原以為似乎已經接近那些渴望擁有的特質,卻在筆尖落下的那秒發現自己根本還差得很遠。
原來距離自己心目中渴望成為的那種人還差一大段,
原來距離希望在別人心裡留下的那個形象還差一大段,
其實滿震懾的,自己竟然未曾停下腳步來好好想過這些,只是自顧自地跑著趕著。


但至少慶幸有了這份體悟,讓我還有四分之三的人生可以更改這份追思文吧。


繼續朝著那個理想中的自己邁進,只是記得提醒自己:
偶爾也該緩一緩,不要再跑那麼快了。



2013/01/28

【總有一段成長過程】生命影響生命


感謝救國團大專探索教育這個地方。

還記得當初會接觸這領域其實基本上出於好奇心以及「自以為」可能有興趣吧。
記得那是個18歲半懵懵懂懂的小小決定,卻同時很明顯地也無形中地影響我兩年以來,當我站在岔路時的那些選擇,以及很多的思考和生成的經驗。包含一個人單車環島的夢想實現、第一次開工作坊、第一次獨自出國自助旅行、結識各領域強者的機會、將近每個月一次的充電休息站......

這次是我第二次在工作坊中分享。
有點榮幸應大專探索教育第七期工作人員之邀,在培訓期的第二天晚上與第七期新夥伴分享「自我成長篇工作坊」。
還是有點緊張,但比起第一次好很多了。

第一次的工作坊經驗也是在救國團,某期的研討會下午,分享關於單人單車環島的夢想實踐。記得那時候準備了很久,很緊張,很緊張,真的很緊張。當天,台下,五個人。是有一點點失落,但後來明白這也是很重要的學習:如何與台下少數人產生更多的互動。


這次台下有十幾位夥伴,而我的表達也不再像第一次那樣生澀或緊張。
這次分享的是關於一個人出國當國際志工的故事。
越來越多的人當過國際志工,也越來越多人獨自出過國。那麼,我的故事和別人有什麼不同?這是我在做簡報時最主要的思考出發點。

於是,就讓我最愛最瘋陪我最久的樂團五月天的一首歌做為開場了。






跳過分享的過程。

我想說的是在當天回家的路上,我又再一次地思考「講師」這個角色之於我的可能性。
在這之前,的確有想過這件事,只是從來沒有像在這次這樣強烈!

在收到台下夥伴的回饋後,那份感動突然放得很大,好像在自己身上看到不同於一般人的價值,好像有什麼東西正一閃一閃著。這對一直以來不是很有自信的我來說,是很大的鼓舞。


如果真的可以傳遞感動,如果真的可以給人向前的力量,如果真的可以對人有所啟發,如果真的可以讓這世界變得更好一點點,我想這會是我夢想的工作之一!


2013/01/26

【總有一段成長過程】學到與得到


這四天的職場準備營獲得不少!
感謝政大的CCT工作團隊和這四天用心分享的講師們

不管是在準備進入職場的軟實力、職場上的眉眉角角或是履歷和面試的提醒。
除此之外,更認識了不少人:
一起共體時艱的小隊夥伴,以及偶然或非偶然認識的"強連結""弱連結"

在這之中,也引發了很多思考。
對於未來,對於財富,對於人生。


最後一天的產業趨勢大會得到了第一名
總算讓前一天的徹夜爆肝有更大的意義

正因為我們一起經歷了那些"不舒服"
讓產出的東西是磨了又磨改了又改的最大共識


其實還想特別謝謝學姐呆驊!
鼓勵我們應該把握上台練習的機會,畢竟以後出社會後這樣的簡報場合只會越來越常上演。
也謝謝團隊夥伴們的"禮讓"
讓我有機會代表大家把我們一夜的愛的結晶端上檯面。

記得在凌晨四點半猶豫了好一陣子,到底該不該接受這挑戰?
擔憂自己能力不夠或準備不足,而砸壞大家努力的心血是其一
而有沒有時間準備以及不睡覺的頭腦夠不夠清楚又是更大的考量了

雖然一人撐場壓力真的很大,尤其是那壓迫性的俯瞰式舞台台下的之初創投合夥人IC Jan 
雖然一人上台簡報真的不易,尤其是只花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演練

但在講評結束的那一刻,我真的慶幸自己衝了這一次!
(被之初創投合夥人IC Jan評選為第一名更是莫大歡喜與鼓勵!)

學生時代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被容許犯錯的權利,犯錯的代價幾乎是零
就算不小心講錯也只是頓時臉紅,就算出糗也只是被笑個一兩天。
There is NOTHING to lose!
而一旦出了社會,要面對的是主管或客戶,一點點的紕漏都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缺失。

此外,勇於接受挑戰的心態一直都是我想追求的,怎麼自己竟然在那一刻卻步遲疑了。


"
人生不是學到,就是得到。"


這四天的得到:
  • 當生命結束時,你不虛此生的那件事會是什麼?PROUD yourself! 
  • 舞台可以大,就不要小;人可以跑,就不要走。 
夢想不是你未來想做什麼,而是你現在在做什麼
  • 不做不會怎麼樣,做了就一定要不一樣 
  • 不是你不堅持,而是你不願意放棄很多事。 
  • 全世界最公平的事情就是每件事都不公平! 
  • 可以認輸,但不能服輸!

這四天的學到:
  • 再更勇於發問一些,練習更快的舉手,消滅猶豫基因
  • 再更主動地去認識人,改掉慣性的悶騷
  • 簡報的能力還可以變得更好:內容更organized些、冗言贅字更少些。






2013/01/17

【總有一段成長過程】透過他人再次認識自己


雖然還是常常感到迷惘,不知道以後自己可以做什麼;
雖然還是會對自己不夠自信,覺得身邊的人都很厲害、很有才。

不過我一直都很慶幸、感謝且珍惜,那些在我身旁無形中教會我一些事,隱隱中讓我體會一些事、反思一些事的「發生」,提醒我不斷地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溫溫的」

這應該是第一次從他口中聽到他對我的形容詞。


滿妙的。對於這三個字,我思索半晌。
不只是當下,不只是那個月,有時候我還是會思考很久那三個字代表什麼意思。

不知道是不是神經太大條的關係,我常常會需要藉由別人的話語或外在的刺激,去認識那個很深層的自己,去發現那個我到底是什麼形狀。大概這也是讓我總是很在乎別人對我的一言一行的主因吧。


  
今天算是開了眼界,一場正式會議看到的不只形式上的議程和開會,而是更多的學習。
這才發現自己的眼界還真不夠,以及很多能力的欠缺。怎麼從大架構去看事情?怎麼去釐清事情背後的mindset?怎麼在有限時間內盡可能精準地表達?怎麼使用精準且易懂的詞彙去說明?怎麼和每個人盡可能做最好的互動?
好多好多應該在大學裡學的東西,卻時常處於被教科書的文字填鴨dominated的狀態。



謝謝那些帶我/陪我一起走過的這些人!

(這次會議也讓我生起敬佩之感!整個邏輯至極的架構和充滿理想的構想。)

其實一直很想說聲感謝的!在大學中能獲得這樣學習機會以及遇到願意帶我們一步步學習的長輩,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謝謝那些相對高的期許還有極大的包容,以及多重角色上的辛苦矛盾。(有時候像個指導的老師,有時候像個引導的大哥哥,有時候又像是打哈哈的朋友)



2013/01/07

【總有一段成長過程】餞行午餐


滿感動的,在今天一個半小時的餞行敏忠午餐。

一年半前不知何物,好像有點衝著聽起來還不錯的topic,於是踏進這個地方。

謝謝老師的願意,
謝謝老師的認真,
謝謝老師的可愛。
大學中師生互動的程度可以到這樣。
讓我相信在大學校園裡有另外一種可能,有另一個正在茁壯的溫馨土地叫國際發展書院。
  
故事的累積和情感的堆疊造就了我們的生命,未曾停過,持續拼湊著。

最新出版的愛情發展書院重點提醒:
1.找一個有共同話題,可以聊天、相處一輩子的人。
2.(For girls)要真的發自內心喜歡,而不是出於同情去。
3.(More for guys)決定了,就要認真去追。


季老師,一路順風!四個多月後見!

思念已開始萌芽。


2013/01/04

【總有一段成長過程】We are our choices


一直以來總是需要別人的相信去強化自己對自己的信任,大概因為一直以來總覺得自己沒有什麼比別人厲害而值得一提。

進了大學,因為環境中的人才濟濟,常常也就慣性弱化那顆從沒穩固過的自信心。

但我慶幸那些曾經的選擇,那些肆無忌憚的決定
18歲的單人單車車輪餅環島、19歲的國際志工獨自德法漂流。


因為那些深刻的生命故事,終於漸漸看見自己活得和別人有那麼一些不同,至少在訴說這些故事時,第一次有了因為自己的故事而瞳孔發光的感覺。可能聽起來有點扯,但是真的!從環島飆回起點的那天開始,我才開始像是一個磚頭一個磚頭堆疊起內心的那份「自信」。


以下是亞馬遜的CEO Jeff Bezos2010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

在你們80歲時某個追憶往昔的時刻,只有你一個人靜靜對內心訴說著你的人生故事,其中最為充實、最有意義的那段講述,會被你們作出的一系列決定所填滿。最後,是選擇塑造了我們的人生。為你自己塑造一個偉大的人生故事。亞馬遜CEO, Jeff Bezos


(以上文句摘錄從17:18開始)



也謝謝這些故事的發生,讓我在面試時多了幾分信心,多了從中脫穎的機會。更謝謝那些曾經在身旁給予支持和鼓勵的那些人,對習慣從外界得來肯定與信心的我來說,真的非常重要!


20
歲的故事,正要開始‧‧‧
期待新旅程中更多美麗的詩篇。





2013/01/02

【總有一段成長過程】面試後的思考


今天是第三次去appWorks,也是去當中第二家公司的實習面試("聊聊")
沒有特地準備什麼冠冕堂皇的說詞就去了,雖然在"聊天"過程中,自己覺得存在那麼一點美中不足,但自評應該有個70分上下。

回政大的路上,其實一直在反思剛剛的那一個小時中,自己說了什麼、傳達了什麼、對方可能的解讀是什麼、對方在我身上看到的是什麼、自己當下應該說卻沒說的是什麼、自己當下可以做但沒做的是什麼。

在學校,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與人溝通想法很重要,不過走出校門,要做的卻不僅只於此了。更重要的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將你的思考清楚地、有邏輯地傳達出去,讓對方解讀到的、解碼到的訊息正是你想溝通的內容,並且看到你的「價值」。其實上面所說的每個人都知道,基本上也都會做,只是程度的差別而已:百分之九十五的正確理解和百分之三十的片面理解。

今天還反思到的一個點是關於「價值」這兩個字。內在價值無庸置疑地是由自己所定義,無關他人,重要的是自己認識真正的自己。但人總無法離開群體,所以會有一份價值是關於別人怎麼去定義自己。而在雙方都不熟悉彼此的情況下,如何「闡述自己的故事」就變得非常重要,包含表達的內容和方式。

很高興在今天的"聊天面試"中,我讓對方感受到我的/我的offer的價值。(雖然深深覺得自己的表達方式真的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GOAL TO ACHIEVE: 
成為一個可以清楚表達而且會說故事的人



2013/01/01

【總有一段成長過程】嶄新,貳零壹参


開啟電腦D槽裡快要佈滿灰塵的檔案,
那是自己在一年前草擬的人生100目標清單
過了一年,總要檢視自己究竟努力完成了多少。


  V  
漆彈體驗










  V   國際志工









  V   每兩週和阿母至少一次的早餐約會












VX  
體驗飢餓三十不過學校的只餓了24小時
VX  維持每個月和四個親愛的聚會大家都越來越忙了
VX  TOEIC→不過離當初目標差了45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新的目標,新的出發。

10 goals in 2013 :

1.     到德國當一年的交換學生
2.     通過B1級德語檢定考試
3.     大三以前完成100小時實習,取得探索教育培訓員證書
4.     完成環島日誌和德法日誌
5.     每週吃素至少2
6.     完成車輪餅地圖
7.     編輯人脈筆記
8.     每天寫日記以及部落格
9.     每天最多只賴床5分鐘
10. 每週都空出一下午或至少三小時的時間給自己的內心小孩